面對12年國教,不了解的焦慮,了解的也焦慮。學生和家長的焦慮來自,眼前教改最大的問題與障礙,很多家長還是希望將子女送進明星學校。
眼下的免試部分,自認是明星高中的學校,在化身成特色學校後,釋出的名額也只有20%,這根本不會對所謂的明星高中有太大的影響。
眼前很不明朗的是,最後到底有多少公立高中職的免試名額,可以釋出來。等這一部分明朗化,我們才比較看得出影響層面。筆者擔心的是,大部分公立高中都還是自以為明星,最後釋出的免試名額,絕多數來自私立學校。最後,想念公立學校的,除了參加特色招生外,不太有選擇的空間。
我們關注的是,政府是不是可以將公私立學校的教育環境拉齊,還有學生就讀公私立學校的雜費,是不是可以拉近。這些都需要政府公權力與資源的匯入。
教育其實都是一樣的,教育目的是要教我們尊重生命
倒是只有20%的學生透過免試管道進入這些特色學校,和所謂的一般生之間可能的衝突,很令人擔憂。尤其有些人展現憂慮的方式,可能會更嚴重的撕裂、傷害年輕人單純的情感。
這個社會裡,多數真正的勞動人口在養少數的菁英。表面上是這些少數的菁英,在創造價值,其實不然。而且事實證明,即使以物質的角度來看,實際管理階層,多數是在學校學業表現不太出色的一群人,他們管理的,卻是一大群所謂的菁英階層。
畢竟教育的目的,不是在提供學術研究的階梯,是給大家一個共同成長的機會,給大家一個在社會上,學習如何共同生活的階梯。
筆者在教天文通識課時,很喜歡介紹美國企業家對美國科學投資的奉獻。美國蓋天文台,早期都是企業家捐助。比較讓人動容的是,1928年,美國面臨經濟大蕭條前一年,企業家洛克菲勒允諾捐贈600萬美金,籌建內置200英寸反射式望遠鏡的Mt. Palomar 天文台。這六百萬當年是天文數字,可貴的是,金融大風暴的發生,並沒有讓企業家縮手。
今天,很多人抱怨台灣的企業家出手不夠闊綽,但是,大家很少去看,我們的教育體制,從來沒有善待這些企業家。很多人快樂的求學生活,這些快樂,其實是踩在很多被忽視的同學身上換來的。雖然,這不是菁英的錯,但是社會其實沒有善待,這些真正在為社會賣力工作的普羅大眾。
少數的企業家,最後可以呼風喚雨,過程或許艱辛,也或許要在商場上爭戰。不管如何,少數企業家還願意或多或少的付出,已經是非常難得。
為什麼投票時,每個人一票?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等價的!
一個文明的社會,需要每一個人都知道相處之道,最後才能和平共處。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要教育少數的菁英份子。事實上,會讀書的,放在哪裡都會讀書,要放在明星學校才會讀書的,遲早會在升學路上被淘汰。前面幾篇論述也說明,許多會讀書的學生,放在社區高中,對這些學生而言,也許是比較好的學習環境。
準備好才上路?現在就是在一邊準備, 一邊準備上路!
有人說要準備好才上路,這是不太可能的。教育部喊要12年國教,已經喊了將近20年,這些年幾乎可以說,很少有做配套的準備,再喊20年恐怕也不會有太多長進。政府的改革一向很被動的,民間一定要先動,政府才會被拖著動。事實上,現在這種漸進的模式,就是在一邊準備, 一邊準備上路。這樣的模式,離真正免試和免費的教育,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以前九年國教被認為亂七八糟,40 年下來也沒多糟。即使看升學率,當年的明星初中,部分幻化成明星國中,部分被社區國中比下去。沒錢的學生,都有公立的學校可以念,少數不放心小孩子的家長,把小孩子擠到私立中學,成就了一些貴族學校。這樣很像美國的制度,國家保證想念書的,都有學校可以念。不滿意的家長,自己隨性。
這麼多年下來,我們的競爭力有變差嗎?即使當年是一個封閉的社會,剛開始也是有人擔心小學生不讀書,國家會沒有競爭力。事實不然,也忽視了學習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只要用對方法。而小學教育的成功,也需要長時間消化吸收,才有可能在最近10餘年,有了大量活化的量變和質變。
1. 有人說台灣要改革,
2. 也有人說台灣就算這樣惡搞,也沒有把學生弄得壞到哪裡去,也算值得安慰。
有些專責教育的人就是這樣回應。我就跟他們說,照這個邏輯,我們任何改革,是不是也不用哪麼擔心會造成什麼後果?
總之,邊上路邊解決問題,恐怕也是不得不然的辦法。
眼前,我最擔心的是私校高昂的學雜費。小數額的學費已經部分解套,能否免雜費,或補平公私立雜費的大差距,才是真正的挑戰。根據教育部公告,公私立學校雜費的差距大致在3千元左右,但是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雜費,有的可能會有很大差距。筆者就知道,有的家長送小孩去念餐飲科,鉅額的雜費,讓經濟實力雄厚的家長也大吃一驚。
社會在成長、改變
有朋友告訴我,大安高工在學生國三時,就提供國中生到校實習的機會,讓學生認識技職教育。或許這樣的努力,讓不少原本可以考上建中、比一女的學生,選擇大安高工就讀。社會在成長、改變,現在改革的困難度,遠比剛要九年國教時好很多。高職免學費其實也是一大誘因,尤其對經濟不太好的家庭而言。
當然,眼前最不明朗的是,最後到底有多少公立高中職的免試名額,可以釋出來。如前所述,筆者最擔心的是,大部分公立高中都還是自以為明星,試圖化身為特色高中,最後釋出的免試名額,絕多數來自私立學校。最終的狀況可能就是,想念公立學校的,只能參加特色招生。
最遭的狀況就是,大部分學生不願去讀免試的私校,選擇去參加特色學校的招生。萬一大部分公立學校的80%都要透過特色招生,我們還是回到原先的聯考模式。如果配套沒有跟上進度,這個步伐一定會很沈重。只要政府試圖提昇私下的設備與環境,其實社區化的私校,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
會比當年的九年國教還慘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當年那個改變,不但沒有改變國家的競爭力,也讓筆者可以從容的在沒有太大壓力的環境裡,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國中三年,學校大致上很正常,尤其對筆者而言,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菁英教育或許可以和12年國教分離
有人認為台灣從來沒有菁英教育。個人認為,多數所謂成績好的學生,需要的只是一點指引。成績好不一定是菁英,而且成績好的學生通常是自己讀自己的。老師在學校通常是要幫助班上中間進度的學生,這些成績好的學生,從來就不是老師要教育的對象。明星學校對所謂的菁英教育,到底是正是負,恐怕也沒有客觀的數據可以佐證。
其實,真正的菁英教育該如何進行,什麼才是菁英教育,大家看法有很大出入。而菁英教育是否該存在,該如何進行,和12年國教根本是兩碼子事。有朋友很在意,但是個人並不在意,是否讓少數明星學校和社區高中脫勾。只要政府保證每一個人都有公平的就學機會,讓學生自己選擇要去明星學校,或者留在社區高中學習。其實,每個社區高中也都可以進行所謂的菁英教育,也都可以發展各自的特色。也許一、二十年後,我們會得到一些比較大量、比較客觀的數據,讓大家更清楚我們未來的走向。
新竹市勉強可以提供所有國中生就近就讀高中職,但是扣除色招生名額後,免試名額可能嚴重不足。 |
讓學生拼老命讀書,結果成效不彰。 |
清華利用繁星計畫,推動高中社區化。 |
學生越早升學,越早進入無壓學習狀況,成效越好? |
全國的統計,結果和清華統計結果相符。 |
美國中學生必修科目只有我們一半以下。 |
美國的高中比較好玩,台灣的大學比較好玩? |
後記:
住在新竹市建功國中學區的學生,周遭可以就讀的高中,公立的除了建功高中部外,只有新竹中學、新竹女中、實驗中學。然後還有私立的光復中學、署光女中、磬石中學。學區附近以竹中、竹女為大就學區的國中學生,數量龐大。竹中、竹女、實驗,甚至建功,可能釋出的免試名額一定不多,最後大部分學生,很可能只能到外地就學。
加上交通問題複雜,清華到火車站只要七分鐘車程,搭公車繞遠路,通常要半小時車程,對學生而言都是無法承擔的負擔。解決新竹市有意願升學學生就近入學的需求,顯然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7:30 要到校,在車上時間是半小時,加上走路到車站、到學校,整個通學時間以一小時估算,學生就必須在6:30出門,6:00前就必須起床。這樣著估算,車程超過半小時,通學時間超過一小時,就不算是就近入學。
這幾年,新竹市政府新增完全中學有三所:建功、香山、成德高中。不能說沒做任何準備,但是配套措施明顯不足。
參閱 真正的免試,才能讓國中教學正常化 文章,請 google 新竹市家長聯合會理事長日誌。
投影片檔請參閱: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4o3E4xCyIl7V1pzZUJCM3piSlE
相關雲端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