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來自社區高中的世紀大天才

有人說,會讀書的和不會讀書的學生不能放在一起上課,真的嗎?照這個說法,人間少有的天才,也只能自 己湊成一班,免得受到其他學生不良的影響。那,不是真正天才的,都到放牛班去好了,反正他們和天才在一起只是有害無益,損人又不利己。孔老夫子也應該把他的學生拆 成七十二班上課,免得學生良莠不齊、互相影響。甚麼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師,聽聽就好,當真不得。

有朋友為了證明天才的養成教育,不一定需要明星高中,特地上網蒐集高能物理的巨人,改變20世紀下半葉物理走向的世紀大天才費曼( R. Feynman ),中學讀的社區高中相關資訊,卻意外的發現這所已有114年歷史的社區高中,因為經營不善已經關門大吉。

費曼的母校,http://www.liherald.com/stories/A-114-year-old-educational-legacy-ends,33593 遙遠的搖滾開來中學(Far Rockaway High School) ,是一所社區高中。傳說費曼是在高二時,發現他老爸不是甚麼都懂以後,開始自己教自己一些比較複雜的數學後,才突然開竅。從此而後,滿腦子的奇思怪想,得到全方位的數理能力支持,才開始他改寫高能物理歷史的傳奇故事。

雖然這個學校出過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卻因為學生在紐約州會考表現不理想,招生人數也持續下滑,2011年終於被迫關門大吉。聽不少校友回憶說,高中四年的生活非常愉快。有人笑說,或許是因為玩過頭,終於玩到學校關門大吉。

校友得知消息,雖然不高興,也沒有特別的情緒反應。有的校友還説:學校結束,不代表學校的傳奇也跟著結束。更有意思的是,校友會還發給最後一屆畢業生每人一個大紅包,要他們記住:這是一所偉大的學校。

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少數會讀書的人,更何況擔心沒有明星學校,天才就會被扼殺的想法,實在和現實相去太遠。很多大師都說過,現在的教育制度,恐怕才是扼殺天才的反面教育,因為真正的天才,早早就被這個制度淘汰出局。更慘的是,為了少數人的憂慮,現在這個教育制度採取的作法其實是,利用刻板的標籤放棄、糟蹋絕大多數的學生。你不曾聽過?有位現在算是功成名就的美妝師,說他高中沒考上第一志願,心理受到很大傷害,早上要提早上學,怕的就是和考上第一志願的國中同學在路上遇到。還好他的學校幫他從過人的演講能力裡,重建自己的自信心。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陳述的只是這個奇怪的教育制度,對這個主流社會的傷害。

很多家長要小孩讀高中、讀大學?恐怕不是吧?現在在檯面上聽到的很多聲音,其實和社會真正的主流有很嚴重的脫節。聽他們說起來,好像很多家長拼命想把小孩送進明星學校,好像這個社會除了聯考,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真的嗎?很多人怪12年國教會讓家長把小孩送到補習班補才藝,真的嗎?現在讀國中又不要考試,以後念大學也不用比才藝,還是一堆心急如焚的家長,不管學生是否能接受,不管會不會揠苗助長,全往才藝班送,這和還沒發生的國教有甚麼關係?

事實上,很多朋友說,當年如果沒有九年教,相信他們很可能不會去讀初中,不少朋友都說,他們的家長根本也不太贊成他們讀太多書,說會越讀越笨,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的笨拙表現,非常不以為然。

有朋友以前要國留學,家裡還險些鬧革命,因為他媽媽一直說:趕快結婚、趕快生小孩比較實在,還要朋友趕快找個高中教書對社會比較有貢獻。交大有位大老,說他小學時,回家寫功課孩會被他老爸打,罵他讀書沒有用,要求他不要把功課帶回家。說當年要不是他大哥護著他,他也不太可能繼續升學。

很多人擔心高中技職教育走向的變化,會無法支撐台灣工業成長,其實這個顧慮,我們可能要換個角度思考。很多朋友相信,社會上認為有專才有用的人,一定是這個社會的主流,要不然,我們也不會有這麼多成功的中小企業團隊,在支撐台灣的經濟活動。這些擔心勞動市場無以為繼的擔憂,可能只是杞人憂天。

其實,技職教育是否要限定在高中時期,要看這個社會的成長和需求。台灣如果要站穩,高級的黑手或勞動人力,絕對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需求完全不同。現在的小孩壽命一定會超過一百,他們的人生規劃一定和現在四、五十歲的這一代完全不同。就像50年代,12歲就算大人,就要養家活口,他們的人生規劃自然也和我們不同。也許我們在規劃下一代的教育制度時,是不是也應該有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這件事情。

十二年國教路途艱難?會有負面影響?


有位前輩說,新竹很多家境好的家都在準備將孩子送進附近的私立高中,這和事實可能有出入,不少科技大老,本來就把小孩送到貴族學校,和還沒開始的國教一點關係也沒有。華一位黃教授說,實驗中學開辦之初,沒有人要念,都是靠交大、清華的老師子弟撐場面。多數老師的想法很簡單,學校越近越好。華某位前一級主管林教授,解釋他的小孩子為何就近讀清華附近一所完全中學中部時,居然說"他是正常的家選擇正常的學校"。朋友都跟他開玩笑說,他這樣說法,別人聽起來似乎有點太狠了。

華呂教授說他是中第一屆,在屏東讀國一時,剛開始還沒教室上課,當初只能遮雨棚下上課,雨大一點就沒辦法上課。他說這麼惡劣的環境下還是可以讀書,不懂現在推動12年教會有甚麼解決不了的困難?

排富、濟貧?

現在的排富只是笑話?事實上台灣很多真正有錢的人,都不繳稅,不管政府的排富或濟貧線畫在哪裡,他註定就是要佔所有誠實納稅人的便宜,就是什麼都免費,什麼都要。繳稅多的人,本來就繳了很多稅在支持國家的教育,他也只是和別的國民一樣享受同樣的制度,而且繳多並沒有拿更多,為何還要被貼標籤?

政府難道就不能加稅,讓支出更公開透明,接受人民的公評,不要在標籤上做文章、把標籤檯面化,讓大家把時間耗在無意義的爭執上。 

抽籤這麼可怕嗎?

其實很多美國的熱門公立高中也要抽籤,查一下 lottery,就會發現很多州還為大學區設立抽籤的專責機構,向家長說明抽籤的流程、處理方式,家長不滿意抽籤結果,還有專人負責輔導、協調。

美 國人為什麼會接受抽籤的方式,簡單講,抽籤恐怕是我們沒有一個很好的鑑別制度前,最公平的方式。


多數美國人可以接受抽籤,和信仰多少有點關係,因為多數人 都相信,這是上帝為他們做的最好決定。台灣很多人甚麼事都要問天、問地,抽籤就是讓老天做決定,所以抽籤有甚麼好大驚小叫的?

http://www.columbus.k12.oh.us/website.nsf/(ccs_pages)/SchoolChoiceLottery?opendocument

上 次在好電視上聽一位住內湖或南港附近的媽媽說,他虔誠祈禱上帝讓她的孩子考上離家最近的高中。決果一放榜,孩子搭公車上學竟然要兩個小時,他開始懷疑上帝為何要給她這樣的考驗。


正在事業上衝刺的媽媽,幾經掙扎之後,決定自己開車送小孩上學,後來居然發現,從他家上快速道路道還是交流道,不到十分鐘就到小孩的學校。原來上帝有回應他,而且是要他每天親 自送小孩上下學。

我看了好感動,因為他深信上帝,是上帝讓她看到最人世間重要的價值。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40堂課壓垮台灣的高中生和台灣的一線生機

真正的免試,才能讓國中教學正常化 
 0618更新
學得不快樂,也沒效率

台灣中學教育,最大的問題在:超時間上課超多的必修課,更嚴重的是,幾乎大部分課程的老師,都習慣用紙筆測驗來考核學生。有的高中,連體育課都會出一些令人無法置信的考題,和鼓勵學生運動、欣賞運動的本意,大相逕庭。

圖 1 科學 Science 期刊學習與科學分析關連的分析圖表。註一。


2009 年科學期刊 Science,刊載一篇論文。作者分析中國(China 紅色)和美國(USA 藍色)高中畢業生,剛進大學時,對高中物理學習成就的評量結果。圖示為三種測試的分析圖:FCI(力學)、BEMA(電磁學)、LCTSR(科學分析)。

美國高中生大部分沒修過電磁學,因此評量的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用猜的。中國高中生,明顯的在力學和電磁學的評量上,表現的比美國的高中生要強許多。力學是傳統高中物理的重點,結果也反應一般亞洲中學生的訓練模式。亞裔學生通常很會計算,尤其是力學題目。

科學分析能力,雖然和以後的創造力,不一定有絕對關係,但是一般認為,這個評量結果和創造力較有相關性。這個測試的結果,相當有啟發性。不管高中生在力學或電磁學的紙筆測驗訓練,是否有明顯差異,其可能真正有用的學習成效,或者我們常稱為帶得走的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表 1:台北美國學校相當於我們國一和國二年紀學生的課表。
警訊:美國的高中比較好玩、台灣的大學比較好玩

圖2:美國一般高中四年內要修滿20個卡內基單位。一個卡內基單位相當於於120 小時(45分鐘)課。換算成我們的高中模式,相當於每學期要修滿300小時課,或者每周16到17小時的課。台灣一般高中生一周要上 40小時上下的課,負擔約為美國學生的兩倍以上。


唯一不同的是,美國高中生必修課約為我們的一半,學期時間比我們短,每日上課時數也比我們少。而且相當明顯的,高中生活過得比一般亞洲高中生來得愉快。造成這個令人意外,或者不算是意外的原因,應該是我們的學生,被要求修太多知識性的課程,卻沒有預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可以消化、吸收,再轉化成可以帶得走的能力。

網路上有一段影片,其中有一段學生的評語:美國的高中比較好玩、台灣的大學比較好玩,很值得教育工作者,仔細考量。我們把學生當超人磨練,太過疲勞,成效明顯不夠理想,辛苦的代價卻是讓人難以置信。

表 3 清華大學多元入學管道學生學業成績表現分析表。註二。


繁星優於推甄,推甄優於靠指考成績入學的學生


清華大學是國內第一個推動高中社區化的大學。清華利用增加繁星計畫招生模式,讓偏鄉與社區高中的學生,有另一個進入清華大學的管道,也間接推動高中社區化的腳步。清華推動繁星計畫的原始初衷,是效法美國常春藤盟校的招生模式,讓弱勢族群學生有特別的管道與機會進入常春藤盟校,讓學校的菁英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元的族群,更多元的文化。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以後成為領袖人物時,才會有更多元的視野與胸懷。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成為所有人群的領袖。

清華推動繁星之後,意外地在很多偏鄉爭取到優秀的學生,讓其他大學起而效尤。隨後,教育部將繁星當成工作重點後,有十餘所大學開始跟進。清華更是追蹤幾年下來,繁星、推薦、申請與指考等不同管道入學的學生,在大學時期的學業成就表現。隨後中一中郭伯嘉校長,分析從繁星管道升學的學生,進入這幾所大學後的學業表現,也得到類似的結論。
表 4 清華繁星入學學生區域分布資料表。


一般而言,學業表現繁星優於推甄學生,推甄學生優於指考學生。
表 5 教育部接辦繁星計畫後,第一屆各大學錄取學生大一上學業成績表現統計表。註三。



讀得越少,表現越好?

很多人擔心學生學測考完,高三等於沒有讀,這樣上了大學會有銜接上的困難。結果顯示,恰好相反。越早確定可以進入大學的學生,進入大學以後的表現反而越好。這個結果其實和科學期刊的分析結果一致。

學得多,並不代表學得好,也不代表學生有學到帶得走的能力

這個結果正好反應,我們的學生被要求太多,教學流於強記、反覆演練,學生缺少深入思考與學習的機會。越早升學的學生,越早進入沒有升學壓力的模式學習,而且證據顯示,上了大學後的學習態度,可能才是學習成就表現的優劣關鍵。

99課綱在制定的過程,也充分反應大家對這一塊的認知,缺乏深刻的認識。學生已經長期在腦疲乏的狀況下學習,還有很多新科目要學生生吞活剝。每樣都學,結果就是每樣都不行。真正的人才,早早的就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被犧牲淘汰掉。

我們需要的是可以解決問題的研究人員,一個問題可能需要一晚、一個月、一年、十年甚至一輩子才有辦法得到進展,但是現下的要求卻是:2 分鐘解一道題目。你除了要是長跑選手,才可以應付將來研究或人生的需求,更需要是一個不錯的短跑選手,用來在升學競爭中求生存。

這樣的教育顯然不是我們需要的。

繁星計畫有意或無意間,推動教學正常化。也推動高中社區化。更重要的是,他提醒大多數教育工作者,一個很重要的現象:社區高中對教育的有著高效益的正面功能。

高中升學免試,國中教學才能正常化

國中免試升學,經過很多年的蛻變,在九年一貫課程與一綱多本的配合下,將教材的編寫與選擇權,還給第一線的小學老師之後,這些年我們終於看到小學課堂上出現活化、適性的教導,學生明顯的在課堂上有了活潑生動的學習與互動。

高中升學需要真正的免試,輔以適當的配套措施,讓國中的老師配合不同學生的需求上課,才有辦法解決痛苦和沒有效率的學習模式。

大學入學方式也要改革

接下來當然就是大學也要配合,讓高中生學得更幸福、更有效率。比方說,現在所有大學馬上可以做的就是:一半以上推甄的學生,可以直接用書面審查同意入學,一些可能需要當面面試的學生,應當是由學校出錢邀請學生到校面談。

畢竟,想要收到好學生的是大學,這也是一般美國大學的入學模式。流於形式的大規模面試,大學老師也人仰馬翻,考生更是疲於奔命。明明招不到學生的學校,也可以忘掉現在是學生市場的本質,實在對教育實效不會有太大幫助。

清華周懷樸教授就曾語重心長的表示,美國可以審慎的改善書面的入學審查方式,我們難道不能嗎?一定要沒有效率的讓所有師生,都手忙腳亂的做完這些工作?

有子弟就讀高中的家庭,失去自由遷徙的自由

高中社區化和真正的免試升學,還有一個對社會最大的正面效應。萬一家長需要轉換工作場所,比較不會面臨小孩子無法跟著移動的窘境。

12年國教,最基本的配套措施:每個社區都要有一所高中

很多大學都希望有自已的附中、附小,就近解決老師、職員子女的就學問題。現在配合12 年國教的推動,與高中社區化,教育部實在可以挹注經費,讓各地區的大學就近接收附近的高中,更多的大學附中,應該有助於附近學生就近就學的意願,也可以順便解決各大學教職員子女的就學問題。只要經費無虞,相信各大學配合的意願應該不小。(註四)

沒有大學支援的社區中學,教育部需要更多經費的補助。相信最終,明星高中會慢慢走向社區化。就像台北市現在仍然有所謂的明星國中,但是不是所有家長,都會不辭(學生的)辛勞,把小孩子越區送到這些明星國中。

不同的家長會對選擇學校,有不同的認知。但是,最終,絕大多數的家長還是會選擇社區附近的學校,讓子弟就近就讀。

交大物理所  高文芳

後記:
註一:Science 圖1出自:Science, 29 Jan. 2009, 586-587, 包雷等人的論文。 是99物理課綱召集人,台大物理系高涌泉教授,在一次會議中告知筆者。筆者也是99物理課綱委員成員之一。Science: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asoning", Bao et al., 323-5914, 586-587, 01/30/2009. PDF

註二:國內的統計圖表,出自清華大學周懷樸教授在2012年初,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彰化年會,會前研討會的演講搞。詳見:研討會清大周懷樸教授多元入學方案講稿

註三:中一中校長郭伯嘉受教育部委託,統計分析教育部接辦繁星計畫後,第一屆各大學錄取學生大一上學業成績表現。

*這些圖表當然有在進一步分析、了解的必要。但是,西方教育的長效結果,可能可以懷疑的地方不多。讓學生快樂和讓學生有成就,應該不是魚與熊掌。

*想進牛津大學物理系大學部要考這個測驗。 測驗時間 2小時,數學11題、物理14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題目難度相當於我們所謂的中偏易,卻可測出學生學習深度的考題。
 http://www2.phys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Sample-Paper_0.pdf

*有趣的答案手稿:http://www2.phys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Model-Solutions.pdf

註四:2001年秋,新竹市建功國小郭校長在家長會表示,希望交大能認養建功國小。雖然認養的定義有待釐清,我還是在交大的校規會提案,要求學校成立一個交大附中工作小組。當時張俊彥校長,責成教務長林振德負責這個小組的運作。沒多久,當時的工學院院長劉增豐,見到當時的新竹市長林政則時,就向市長表達交大的意願。劉增豐回來轉達市長的反應:請交大挑選兩個小學,一個中學,新竹市願意讓交大接收。

後來由於種種因素,交大沒有進一步動作。當時的市長,後來還是很積極的當成大事推動。原先希望交大接收建功高中的棋,最後轉換成希望清華接收建功高中,交大接收光武國中。但是多年下來,還是沒有多大進展。

其實,最主要的困難還是卡到經費來源。新竹市希望少掉一些學校的經濟負擔,又可以在新竹市多一兩所交大附中與清華附中,大學這邊還是擔心教育部的經費來源,能否有長遠的承諾。

註五:現下高中生不喜歡考指考,原因相當複雜。多半學生在學測失常後,只要有還可以接受的學校可以念,就會拒絕參加酷暑的指考。風習所致,參加指考的學生,除了少數力拼第一志願的考生外,整體而言,很可能原本學習成就,就比已經確定可以入學的考生來得不夠理想。

繁星原本設計給偏鄉、社區高中另闢升學管道的機會,最後因為各大學仍將明星高中學生納入考量,所以也有不少原本就是明星高中,高成就的學生入列。有的人認為,這或許也會影響各種統計數字的真正意義。

升學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愛的教育比較有效

看到李佳燕醫師的講稿(詳見下列附件),想起一些小故事。

故事一  愛的教育比較有效

有個朋友的小孩,原來念一所會打小孩的貴族學校,遲到會被老師打。我都笑朋友錢太多,出錢請人家打自己的寶貝。後來小朋友轉到台北美國學校,一 樣遲到,但是老師一看到他,就緊緊抱住他,跟他說他剛剛好擔心,以為小孩子出什麼狀況才會遲到。朋友的小朋友後來就很喜歡上學,一大早就趕著要上學,盡可 能不要讓愛他的老師擔心。

故事二  沉痛的傷口

以前有個台大同學說起小學時,好動得不得了,總是被老師打,什麼你想得到的處罰方式,他都受過。更糟的是他又瘦又小,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每天嚴重不足的養分,還要用來修補體罰造成的傷口。

可是很奇特,不管老師怎麼打,他還是毛毛躁躁的,整天和座位旁邊的同學分享笑點,甚至常常罰站到後面,還是和坐後排的同學一起搞笑。想起來,那時候也真是厲害,怎麼打都不怕。

同 學回憶起, 他考上台大後,有一次在公園剛好碰到小四打他打得最兇的老師,正好帶著一群小學生來寫生。那位老師看到他,竟然手舞足蹈地跑到他面前,問他記不記得他。同 學告訴我,老師一眼就認出他,而且當時他還穿著高中的制服,制服上有他的名字。可是我的同學一開始就用非常迷惘的眼神看著這位天兵老師,心裡想,他怎麼像 中了頭彩一樣這麼興奮,同學納悶地在心裡轉過好幾個念頭,想著想著,突然想到很不好的意象。

雖然同學那個時候,對老師只有無限的同情,沒有怨恨。心想那位老師只是舊時代的產物,他們誤以為乖劣的小孩就是要打,不打不成器。天曉得,我的同學一定是老天眷顧,才能在棒子下倖存,沒有鬧出人命。

看這位老師奇特的表情, 說 不定這位老師打從心底認為,我的同學可以考上台大是他打出來的功勞,更說不定還常拿他當範例,在學校邀功,鼓吹打小孩子的好處。想到這裡,我的同學已經一 身冷汗,心想絕不能讓他以為打小孩子是對的。所以我的同學決定用很冷、很冷的眼神看著這位天兵老師,一直看到這位老師摸摸鼻子,識趣地走了。同學表示那當 下,他心裡無限感慨,好不容易忘掉兒時的夢靨,平白無故地湧上心頭。

課堂上一定要大家都正襟危坐?其實不然!上大學後有不少教授就能允許同學在課堂上搞笑,有的老師還很喜歡班上幾位開心果。上課時同學一起搞笑,不但可以反稱,讓老師看起來也很幽默,同學也比較不容易打瞌睡,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真是一舉數得。

故事三  只要棍子出現,小孩子腦筋一片空白,你說什麼都無法傳達

這 又讓我想起有個朋友的小孩,我是從小看他長大的。後來他去一所小學當老師。過了一陣子,我很高興的請他吃飯。談著談著就講到學校上課的情況,赫然發現長相 斯文的老師會打小孩子。苦口婆心地跟他說,不但教育部規定不能打,而且打沒有用。勸了半天都沒有用,他依然堅持有的小孩子就是欠打,不打不行,而且整個學 校都是這樣打小孩子的,讓我震驚不已。

寫到這 裡,突然想起一位同事說,小孩子剛上小一時,他是學校家長會副會長,又兼班級家長會會長。有一天,班上的家長氣急敗壞地來找他,說看到隔壁、隔壁、隔壁班 的老師打小孩子,要他約校長見面一起反應。結果這位天兵校長居然說,小學一年級這麼小還不懂,還不要打。好像二年級以後就可以打,讓所有家長搖頭不已。

故事是這樣的,後來朋友的小孩,因為任教學校的學生人數減少,造成老師員額過剩,教育局就將他調到一所以教改聞名的新設的國小。這個新設的國小校風開明,學校的老師都不會打小孩子。朋友的小孩轉到新國小服務沒多久,我又找了機會請他吃飯,這下他很高興的告訴我,學 校的老師都不打小孩子,所以他也不敢打小孩子。然後他說,他很快就發現,小孩子要跟她用說的,多說幾次他就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做的,有些事是要按規定來做 的。他發現以前打小孩子,小孩子只知道老師要處罰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事。只要棍子出現,小孩子腦筋一片空白,你說什麼都無法傳達。最後的結論是, 愛的教育才有效!

這件事讓我有個很深刻的感觸,群體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小覬。正面的力量在傳播時,非常需要有志一同的同伴一起努力,力量才有辦法加乘。

故事四  碰到天兵老師,不要輕易被擊倒


萬一碰到怪老師,老是羞辱我們,我們可以往好處看,不要輕易被擊倒。2012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戈登,15歲時生物全校最後一名,不打緊,那位天兵老師還在成績單上羞辱他,說他想讀生物不但是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會浪費老師的時間。戈登也是把這一份成績單裱起來,等待時機成熟時,歷經64年的辛苦等待,2012總算給他等到了。有時現世報很快,愛因斯坦26歲就已經舉世聞名,小時候欺負他的老師,那個時候還年輕得很........我都拿這個成績單告誡為人師表的朋友,不要隨便對學生做負面評價,也告訴學生,唯一要相信的就是自己。不過,對一個正在尋找方向,試圖建立自信心的小小孩,還是很難面對這樣的負面打擊。

愛的教育比較有效

總是班上有個過動兒,是寶不是麻煩!其實,小孩子過動很可能是常態,倒是發現小朋友一點都不過動,做家長的反而要擔心!

        附件

還給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 Facebook

Photo李佳燕醫師: 這是一個清華大學學生給我的照片。他在小學四年級時到美國讀了一年的小學。他剛抵美國時是一個英文字都不認得,他們家的狀況並不允許他有事前的準備。這是他在美國的第一張考試卷,如果照台灣老師改考卷的習慣,這張考卷的分數是:0!!!但是老師給他的評語是:"你好棒!你每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都寫對了!你好努力!"這張考卷,這個孩子保存到現在!他的英文現在很棒,因為從小老師給她很大的信心,也開啟了他的學習興趣!我每次看到這張照片,都會有想哭的感覺....非常感慨......
 


網上流傳的勵志短片 永不放棄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各自表述即可,有需要這樣汙衊別人嗎?


全家盟各會員團體和朋友,6/11在教育部和行政院表明對12年國教的立場,
http://newtalk.tw/news/2013/06/11/37237.html
同時間有另一些自稱家長代表的團體,竟然在記者會上汙衊別人
http://n.yam.com/nownews/politics/20130611/20130611546933.html

教育部編列多少預算去宣導我不清楚,但是教育部有找過全家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希望全家盟也可以參與宣導活動。記得國清是這樣說的,他向教育部表示我們參與宣導的話,要講自己的理想,不會幫教育部背書。教育部表示只要大方向相同,不反對我們表示自己的理想。所以家長聯合會基於這樣的共識,也支援兩位資深的靈魂領導人物去參加培訓,因為要參加培訓才能參與宣導,所以兩位靈魂領導人物也因此分擔一小部分宣導工作。聽其他幾位宣導團的教師團員說,累死人了。尤其是聽教育處負責的老師說,幾位被公認很會演說的老師,因為宣導團成員太少,讓他們工作份量過大,簡直忙翻了。

常參與義工活動的朋友都知道,很多社運團體經營困難,都是要會員出錢又出力,經費常常面臨斷炊之苦。後來政府學會藉補助經費,要求社運團體幫忙辦活動。接與不接,都是煎熬。

不接,可是這些活動都可以凝聚力量,鼓勵更多民眾參與。接,又怕被人說閒話,辦起活動又常拿五毛要做一塊的事,對原本經濟困窘的狀態,無異雪上加霜。
 

有同事說,其實政府這一招,他以前就是受害者。剛當老師,同事常會抱怨東抱怨西,系裡的老先生就會說,好主意,那就麻煩你了。害他每天都在為自己的「好主意」東忙西忙。年輕時還可以這樣操,現在學會當老賊,有年輕人來抱怨,同事也學會說:好主意,那就麻煩你了。

大家為自己的理想努力,都是在做一些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事,但也都是值得大家相互肯定的事。即使理想不一樣,大家互相鼓勵一下有甚麼關係,何必用這種話說嘴,最後也不過迴向,糟蹋自己而已,對爭議的解決,一點正面幫助也沒有,徒然留下不好的教育示範。


中華民國全國家長教育協會和教育部的宣導計畫,請注意,是 "中華民國全國家長教育協會",不是全家盟!
 http://acc.apjh.tn.edu.tw/mediafile/1312/news/111/2011-11/2011-11-14-13-59-29-nf1.pdf
 新竹市十二年國教宣導團成員名單和工作分配
http://12basic.hc.edu.tw/doc/hc/d06.pdf
http://12basic.hc.edu.tw/doc/hc/d07.pdf
http://12basic.hc.edu.tw/doc/hc/d07-2.pdf 
56場支援10場,因為時間配合上的困難,貢獻度略小於1/6 。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A 114-year-old educational legacy ends

 
A 114-year-old educational legacy ends
Graduates remember Far Rockaway High School as it ceases to exist
ANN E. FRIEDMAN
COURTESY IRENE STEINBERG SHAPIRO
Far Rockaway High School’s 114-year legacy will come to an end as the last graduating class walks across the stage on June 27. The building will be used to house several charter schools.
As Far Rockaway High School prepares for its last graduation on June 27, its alumni seek to remember the final graduating class and the school where they shared their most treasured memories.
The high school at 821 Bay 25th Street is being closed due to a decline in scholastic performance and graduation rates. The closure was announced in 2007. The building will remain open and house multiple charter schools. Among the school’s most notable alumni are three Nobel Prize winners: Baruch Samuel Blumberg, Richard Feynman and Burton Richter, Dr. Joyce Brothers, Congressman William Brunner and former Knicks player John Warren.
Woodmere resident and Class of 1945 graduate, Florence Miller, has wonderful memories from high school and said she saw the handwriting on the wall. “The area has changed so drastically,” she said. “Its one of the worst schools in the city and I figured, well maybe it’s time for it to close.”
During her student days, Miller was involved in the Red Cross, worked in the principal’s office and was in charge of getting advertisements for various school publications. “When I went to the school the area was still good and the school was wonderful,” she said. “It was the best in the world.”
More than 5,000 attended the school’s centennial celebration in 1997. It was there that the Alumni Association formed and members decided to commemorate their alma mater.
Alan ‘Skip’ Weinstock, Class of 1963 and a Concord, Calif. resident, decided to head the group and he bought the domain name, www.farrockaway.com, so alumni could post pictures, stories and reconnect. The website currently boasts more than 6,000 alumni who registered their contact information with Weinstock so their fellow classmates can contact them.
With the news of the high school closing, Marty Nislick, Class of 1962, wanted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last graduating class so he contacted Weinstock. “He (Nislick) suggested that the Alumni Association honor one of the graduates of the Class of 2011 with a cash scholarship,” Weinstock said. “Originally Nislick suggested $150 but after reaching out to the alumni, we’ll most likely be giving $2,000.”
(Page 2 of 2)
COURTESY IRENE STEINBERG SHAPIRO
Far Rockaway High School’s 114-year legacy will come to an end as the last graduating class walks across the stage on June 27. The building will be used to house several charter schools.
Nislick, a Bayside resident, came up with the idea to honor the last graduating class because he felt it would be something his fellow alumni would like to share in. “It’s a sad occasion, the closing of a great institution,” he said. “I didn’t want to let it go by without recognition.”
When Nislick learned what Weinstock had collected for the scholarship fund, he contacted the high school to see if they would like to honor more than one graduate. Nislick said he spoke with Far Rockaway High School Vice Principal Tuwanna Williams-Gray who said the school would honor more than one student.
Rhonda Glickman, vice president of Sales for Richner Communications, is a Class of 1970 graduate, who had some of her happiest memories in Far Rockaway. The neighborhood she grew up in was diverse and that during her senior year of high school, her male classmates were consumed with worry about being drafted, Glickman said. “You wouldn’t be drafted if you were married or a teacher, so many of the teachers were 23-years-old and male, at the time, to avoid the draft,” she said.
Artist and painter Alli Burman, a Woodmere resident and Class of 1972, said her teachers at Far Rockaway High School paved the way for her future as she first explored the idea of going into oceanography. “My science teacher advised me that science wasn’t the best idea for me,” she said. “That school shaped my life and I feel that I got an incredibly thorough education and wonderful view of my life choices.”
She is shocked and dismayed about the closing of her alma mater and said that the Class of 2011 has a “tremendous burden on their shoulders.”
“Even though they may not feel or understand the legacy they’re leaving, they actually have a debt to pay and that is to ensure that something like this never happens again and that they make the most out of their lives,” Burman said. “I hope they realize that those before them had their lives, careers, hopes and dreams based on Far Rockaway High School and they have a tremendous burden on their shoulders to prove that the closing of the high school doesn’t mean the legacy of Far Rockaway is over.”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2013 理事長工作日誌

2012 理事長工作日誌
新竹市家長聯合會章程

 1/4   會員代表大會
1/16  竹竹苗第一次特色招生審查會 
3/8   第7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3/16 新竹市第1次教審會
4/15 新竹市第2次教審會
4/19 竹竹苗第3次特色招生審查會
5/3   第8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5/10 新竹市就是閱讀協會幸佳慧老師導讀讀書會 東門國小 
5/20 新竹市第3次教審會
5/30 新竹市就是閱讀協會成立大會10:00湖畔園區
6/1   新竹市教師會&公會,會員代表大會 
6/3  竹竹苗第4次特色招生審查會
6/11 教育部會師活動
6/15  全家盟理監事會議
6/17 新竹市第4次教審會
9/6   第9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9/16 新竹市第5次教審會
10/6 過動兒研討會 清大總圖書館
10/11 家長座談 三民國中
10/14 新竹市第6次教審會
10/26-27 愛你一輩子82期展團培訓:東園國小
11/8 第10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11/9 基隆市教學正常化宣導 
11/18  新竹市第7次教審會
12/13  會員代表大會籌備會、柯子湖
12/16   新竹市第8次教審會
2014/1/3 會員代表大會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 不打分數快樂上學

希望該台一些政論節目對於12年國教的立場,能夠和這篇報導配合一下。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 不打分數快樂上學
TVBS – 2013年6月27日

台灣12年國教的課業壓力讓學生苦不堪言,放眼國際,芬蘭的國民教育體系是全球公認排名第一,芬蘭學生沒有太多作業,也沒有升學壓力,然而在全球數學和科學的能力評鑑排行上照樣數一數二,原來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在於師資,當地小學師資課程,比醫學院和法學院還要難進。

小朋友在校園裡踢球,玩得很帶勁,美妙樂音迴盪在教室裡,學生彈奏樂器也有兩把刷子,芬蘭學校裡的未來主人翁,如魚得水。TVBS記者林宏宜:「好,我們現在在他們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打開他們的數學課本裡面一看,居然有中華民國的國旗。」

明明是數學課本,卻出現中華民國國旗,原來數學老師挑選出4國國旗,要求學生算出紅色所佔的比例,寫著台灣的青天白日國旗,標準答案是「3/4」,小朋友邊算數學,也順便認識了台灣。

芬蘭教師:「2乘以2乘以2,要如何以數學符號表示?」學生:⋯⋯「2的三次方。」芬蘭教師:「對。」

看看這個小班級,學生只有3、4個,像是台灣的課後輔導,因為他們在正規課堂裡跟不上進度,老師依照他們的程度一對一,再教一次。芬蘭老師:「現在我們來複習一下已經學過的單字,我覺得學生來到這裡,是因為他們想來,他們喜歡來,我們很歡迎學生來到這裡,他們並不覺得這是懲罰。」

芬蘭學生完全不排斥課後輔導,因為這是真正在學習,芬蘭學校的功課少之又少,也沒有正規考試,更沒有升學壓力,反而更激發出學子求知若渴的上進心。

芬蘭教育學者:「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PISA資料,顯示芬蘭學生的表現優於平均水準,我們贏過所有國家,我們做了什麼才能有這樣的成績?首先我們要求所有老師必須要有碩士學歷,而且大家把老師視為專業人士。」

芬蘭教育排名第一的好成績,他們引以為傲,教育紮根穩固,而最大功臣就是老師。赫爾辛基大學蘭卡教授:「申請小學教師課程,比進大學難多了,比進醫學院或法學院還要難。」

在芬蘭,最好的人材受訓成為一流師資,每10名申請者才能有1人順利進入小學老師訓練課程,芬蘭老師素質高,也有使命感,在自己的課堂上擁有主導權,教育學習有彈性空間。芬蘭教育人士:「1週20堂課。」記者:「20堂課?」芬蘭教育人士:「對,但是老師會花另外20堂的時間來備課、改作業,所以不只是上課時數而已。

芬蘭老師的上課時數大概只有美國的一半,卻能把教育辦得嚇嚇叫,美國老師也大老遠跨海來取經。芬蘭老師:「你好,幸會。」美國老師:「我們非常開心來到這裡,不光是參觀芬蘭學校,也來提問芬蘭教育制度如何運作。」

親眼看見芬蘭上課的小班制度,還有老師的崇高地位,來自美國的同業大開眼界,直呼好羨慕,美國教育制度一比差太多。芬蘭教育學者:「如果你來到芬蘭學校,主張數學、閱讀和科學是最重要的科目,他們會把你給踢出門,因為這違反我們對學習的理解。」

芬蘭老師不只注重課業,對於學生平常在校的一切表現,也一把抓。芬蘭老師:「她在英文課上非常用功,她還會用英文寫故事,她似乎很介意自己的外貌,她覺得自己體型太壯碩。」

學生在學校裡學了些什麼,老師最清楚,每星期芬蘭老師會固定舉行小組會議,討論學生狀況,還會和家長溝通,為了國家的小幼苗能夠好好長成大樹,芬蘭老師作育英材的責任重大,教育大計環環相扣,芬蘭的出發點很明確,學習是終身持續的過程,不能夠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班上有個過動兒,是寶不是麻煩

看到李佳燕醫師的講稿(詳見下列附件),想起一些小故事。 故事一  愛的教育比較有效 有個朋友的小孩,原來念一所會打小孩的貴族學校,遲到會被老師打。我都笑朋友錢太多,出錢請人家打自己的寶貝。後來小朋友轉到台北美國學校,一 樣遲到,但是老師一看到他,就緊緊抱住他,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