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2012-2013 理事長工作日誌

新竹市家長聯合會章程
2011/12/23
十三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第一次理監事會議

常務理事李慧貞介紹12年國教電子檔 
1/2   第二次理監事會議
2/11-12
彰化參加全家盟研討會、晚會與年會
研討會清大周懷樸教授多元入學方案講稿
理事長高文芳未來願景投影片
2/23 下午兩點半 新竹中學新民樓2F
參加學府路通學巷協調會
趙家麟教授投影片電子檔
 2/25
全家盟活動
真正的免試才能讓國中教學正常化
3/6
與市長座談學府路通學巷
趙家麟教授投影片電子檔
3/9    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3/12
新竹市第一次教育審查委員會
會議草案
新竹市教審會並無不可公告的說明
草案內容在4/2定案後,已有大幅更動。比序內容也有更動。
3/15
學府路通學巷工作會議 會議記錄
3/19
新竹市第二次教審會
日誌版本 for 3/19
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doc檔)
高中高職特色招生核定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doc檔)
3/27 竹苗區第一次聯合教審會
苗栗市旅遊服務中心
教育部核定版
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備查原則(核定)
高中高職特色招生核定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核定)
日誌版本
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備查原則
高中高職特色招生核定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
4/2
竹苗區第二次聯合教審會
照南國中
完成竹苗區免試與特色相關作業要點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人員轉述
草案內容報部後還有變數
教育部要求文件回收、草案內容也要求委員不對外發言
本席有要求任何更動,都需要依據本區版本條文的規定,再送三縣市教審會審議。
4/3
教育部公告:預告「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修正草案
4/12
交大黃總務長,由事務組柯組長、營繕組葉先生,協同綠水里黃里長,林智堅議員會勘博愛校區後門與汀浦圳之間,空地綠美化事宜
4/16
新竹市第三次教審會 取消
4/17 
竹苗區第三次聯合教審會
苗栗縣政府國際會議廳
[PDF]  這是4/23苗栗縣教育處公告版本,24日有做些微修正。
教育部公告的比序表
這一個檔案竟然是在親子天下雜誌上找到的,教育部網站、竹苗區官方網站都還沒上線
4/24 
竹苗區第四次聯合教審會
照南國中
完成竹苗區免試與特色相關作業要點部分條文修正
4/25
教育部公告相關事宜
2012/04/25 - 【公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七大面向、二十九個方案
新竹市相關公告
新竹市: http://www.hc.edu.tw/edub/rule/e12year.aspx
人本新聞稿:山寨版國教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4o3E4xCyIl7OVZoZVk3TFd3R1E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公告版本
附件1:竹苗區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印刷用.doc
附件2:竹苗區高中高職特色招生作業要點報部後修正0417修正定案.doc
部落格存檔
4/26
參與經典雜誌訪談行人優先協會:通學環境
【文明密碼】難行仍行 邁向理想環境的交通規畫
撰文/居芮筠 攝影/安培淂
5/11
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決議組成國教宣導團
5/12 下午1:30
12年國教超額比序圓桌座談 東門國小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4o3E4xCyIl7OVZoZVk3TFd3R1E
http://ed.web.nhcue.edu.tw/
5/14    新竹市第三次教審會
5/26
6/10
新竹市政府擬依據新的幼照法,將公立幼稚園教師編制由每班二師改成一師一保。用職司托幼的托兒所教保員取代其中醫個幼教教師。
新竹市教師工會邀請參與與市長的會談。
6/18   新竹市第四次教審會
6/26

教保員代師竹市幼稚園惹議

教保員 竹市幼稚園」的新聞

7/16   新竹市第5次教審會、流會,僅10人出席,缺一咖。
7/24 
竹苗區第五次聯合教審會
8/10
8/13   新竹市第5次教審會、又流會,僅10人出席,缺一咖。有委員為了流會,當場發飆。
9/7     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9/17   新竹市第5次教審會
9/19 「正確推動十二年國教民間巡迴座談」(新竹場次)
10/22  新竹市第6次教審會
11/2   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11/5   新竹市教審會臨時會
11/11 新竹市第7次教審會
11/17-18  9-10/4-5
愛你一輩子72期展團培訓:新竹市西大路800號罄石里活動中心
12/12  教育部與陳益興次長有約
會考是要考教育制度,不是考學生
12/14  會員代表大會籌備會(第6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12/17  新竹市第8次教審會

2013
 1/4   會員代表大會
1/16 竹竹苗第一次特色招生審查會 
3/8   第7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3/16 新竹市第1次教審會
4/15 新竹市第2次教審會
4/19 竹竹苗第3次特色招生審查會
5/3   第8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5/10 新竹市就是閱讀協會幸佳慧老師導讀讀書會 東門國小 
5/20 新竹市第3次教審會
5/30 新竹市就是閱讀協會成立大會10:00湖畔園區
6/1   新竹市教師會&公會,會員代表大會 
6/3  竹竹苗第4次特色招生審查會
6/11 教育部會師活動
6/15  全家盟理監事會議
6/17 新竹市第4次教審會
9/6   第9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9/16 新竹市第5次教審會
10/6 過動兒研討會 清大總圖書館
10/11 家長座談 三民國中
10/14 新竹市第6次教審會
10/26-27 愛你一輩子82期展團培訓:東園國小
11/8 第10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11/9 基隆市教學正常化宣導

讓我們一起做迷途學生的天使

新竹市家長聯合會的呼籲:讓我們一起做迷途學生的天使

第一, 所有家長團體,和政府一樣關心青少年用藥問題,讓我們一起攜手合作,不要讓外界誤以為我們和政府看法分歧

第二,防治毒品氾濫,應該以藥頭為打擊對象。畢竟,藥頭氾濫,才會將觸角伸向學生。源頭不做有效嚇阻,在入海處找,不但曠日廢時,也為時已晚。實施藥檢,也應以可能用藥,法律允許施檢的對象為主。

第三,預防重於治療,各級學校輔導室的輔導工作,是防止青少年迷失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教育單位最前線的堡壘。呼籲市政府,如果有更多類似的防治經費,應該優先支援各級學校輔導工作,填補他們所需的人力和經費。

第四,新竹市很多熱心的志工,組成各種志工團體,長期關心基層的教育工作,他們都有經費短缺的困窘,希望市政府有管道時,可以積極謀合各界善心人士,讓他們 了解哪裡需要幫忙,也可以讓這些志工團體,都能在比較寬裕的經濟狀況下永續經營。不用把時間耗在尋找經費上,讓他們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

關心教育,大家都是一樣的用心,即使看法不同,也可以異中求同,將大家的愛心用在孩子身上,一起守護他們,一起做他們的天使。
 ~~~~~~~~~~~~~~~~~~~~~~~~~~~~~~~~~~~~~~~~~~~~~~~~~~~~~~~~~~~~~~~~~~~~~~~~~~

新竹市家長聯合會的呼籲:讓我們一起做迷途學生的天使

新竹市政府擔心青少年用毒問題氾濫,募了一筆經費,打算對全市中小學生實施全面尿檢。市長也積極徵詢各界意見,包括新竹市所有家長會長和教育團體在內,聽說教師會也已經和市長有過多次的溝通。

我們可以想像一兩千人要進行尿檢,要如何確認檢體來自何方,要如何避免誤檢,這許許多多的困擾和疑慮,很多家長會長已經表達過,所以我們不想再多所著墨。

少數年輕人在成長中迷失,甚至誤入歧途,是所有家長共同關心的議題。如何有效幫助這些學生,一直是很多志工團體,和志工朋友們共同的努力方向。我們樂見市政府大張旗鼓的關切這個議題,也希望大家能攜手合作,共創雙贏,不要讓外界誤以為雙方在這個議題上有分歧的看法。

我們相信,市政府應該早就對少數高風險的學生,有所掌握;警政單位,對藥頭的行蹤,應該也早有充分的監控。希望市政府能將有限心力放在藥頭的監控,和高風險學生的追蹤輔導上,更有效地幫助學校輔導單位,也和所有義工社團一起合作,防止這些學生誤入歧途。

市政府曾表示,會全力輔導這些學生。但是,目前的情況是 : 學校專責輔導工作的輔導室,長久以來就欠缺足夠的輔導人力和資源。為了輔訓參與輔導的義工家長,和增聘專業的諮商人員,轉而向家長會和新竹市所有義工社團,尋求經費和人力的協助。長久以來,經濟的短缺,就是很多家長會長扛不起,深感困難的甜蜜負擔。

也許因為教育經費的短缺,地方政府也無力補足,讓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完整的輔導諮商,所以很多社工、教會團體,都積極招募、培訓志工,和學校、家長會一起積極協助這些需要協助的學生。然而,新竹市許多志工團體,平常運作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經費來源的困窘。經常是所有志工都要出力,又要出錢,平時運作就有困難,碰到需要大量經費的活動時,常常就會出現永續經營的困境。

身為關心教育正常化的志工團體一員,我們都非常樂見,市政府將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也衷心希望這些資源能有效地用在刀口上,也就是在學生剛出現狀況,非常需要幫助時,就像這許許多多的志工團體一樣,參與學校輔導室的工作,積極切入。不要等到羊入虎口之際,再來做高難度的處理工作。

所以,家長聯合會對這件事,有幾項呼籲:

第一, 所有家長團體,和政府一樣關心青少年用藥問題,讓我們一起攜手合作,不要讓外界誤以為我們和政府看法分歧

第二,防治毒品氾濫,應該以藥頭為打擊對象。畢竟,藥頭氾濫,才會將觸角伸向學生。源頭不做有效嚇阻,在入海處找,不但曠日廢時,也為時已晚。實施藥檢,也應以可能用藥,法律允許施檢的對象為主。

第三,預防重於治療,各級學校輔導室的輔導工作,是防止青少年迷失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教育單位最前線的堡壘。呼籲市政府,如果有更多類似的防治經費,應該優先支援各級學校輔導工作,填補他們所需的人力和經費。

第四,新竹市很多熱心的志工,組成各種志工團體,長期關心基層的教育工作,他們都有經費短缺的困窘,希望市政府有管道時,可以積極謀合各界善心人士,讓他們 了解哪裡需要幫忙,也可以讓這些志工團體,都能在比較寬裕的經濟狀況下永續經營。不用把時間耗在尋找經費上,讓他們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
關心教育,大家都是一樣的用心,即使看法不同,也可以異中求同,將大家的愛心用在孩子身上,一起守護他們,一起做他們的天使。

~~~~~~~~~~~~~~~~~~~~~~~~~~~~~~~~~~~~~~~~~~~~~~~~~~~~~~~~~~~~~~~~~~~~~~~~~~~~~
最後的題外話,現行藥檢方式,應該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如果可以像酒測一樣,立刻知道結果,警方在執行藥檢時應該會更加得心應手, 也許這是政府應該努地的方向之一。

4/2 本區(竹竹苗三縣市教審會聯席會議)會議感言


可以公開的資料,我都放在 2012 理事長工作日誌 上,請大家觀看。

其他討論時定案的版本,苗栗縣教育處長說教育部要求不要外流,在教育部核備前也不要公開討論。前後兩次縣市的聯席會議,我都發言責備教育部的鴕鳥心態。回來後,我轉請全家盟去查證、抗議。

我們討論的過程,看起來只要我們用心表達,只要有道理多半可以被接受,三縣市政府似乎沒有要主導的意思。尤其是第二次會議前,本區被全家盟評為最不友善區域後,他們似乎對最不友善這個評價很敏感。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報給教育部後,最後教育部還有翻案更動的可能。

教育部最可不可原諒的就是,相關母法、流程都還沒有定案,就要求地方政府限時完成免試、特色招生兩個辦法。我們一邊討論,一邊被提醒有時限,要快點通過。同時間,教育部的版本卻一改再改。4/2 我們討論完定案後,報上還看到教育部還在那裏東調西挪的,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我已經預知這點,在會中特別要求增加一個修正條款:要求條文有任何修正,一定要循原辦法,送三縣市教審會審議。避免條文在大家沒有共識下,被修得走了樣。

總之,目前定案後的條文,勢必會因為教育部後續的更動而有大異動,應該會有後一波的會議。

比序方式一直不是家長團體要爭取的焦點,我們和全家盟的立場,都是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有:
會考不能作為比序項目、

增加社區型高中職、
縮短城鄉差距、
改善明星高中與社區高中資源分配不均、
讓學生可以就近就學
等等國教的配套措施。

這些是家長聯合會的共識,建議大家持續關注縣市政府有哪些配套措施,可以改善城鄉差距和資源分配不均,避免掉到比序的泥澇裡。我在開會過程,有好幾次提到家長聯盟的長遠立場。但是討論的重點是條文,我只能配合提供一些技術面的想法,希望將免試辦法的不友善面降低。


雖然三縣市教審委員很多元,大家要的短程目標也不太一樣,可是會中並沒有太大爭議,也終於順利妥協出一個大家都不很滿意的短期辦法。會中主導進行步調方面,教師工會莊理事長、教師會代表都表現出色。本市部分委員也都能相當理性的討論。後續大家要努力的還是很多,長遠目標要妥協、合作的地方也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看起來很有想像空間。

最後主席要宣布散會前,我又再一次發言表示:我們願意花時間來開會,不是要來討論比序項目,是期望地方政府向中央爭取預算,改善相關配套的地方。提到母法要求縣市政府,要先調查哪些地方資源不均、缺少就近就學的社區高中時,要先釐清什麼是就近就學。我在會中表示,只要車程超過半小時,上學就需要一小時以上通學時間,小朋友就必須在6:00起床、6:30前出門,這已經是年輕人身心無法容忍的極限。

我講完,只有苗栗縣教育處長回應說,苗栗縣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表示苗栗縣學校夠多,只是學生不一定願意就近就讀。學生想越區就讀,地方政府就有義務增加資源誘導學生就近就讀。目前完全看不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在做任何努力,尤其是中央只把腦筋放在配合、處理明星高中的反彈上,所以有很多我們要努力的地方。


另外,新竹縣北邊和苗栗縣南邊,還有想要越區到桃園、台中就學的學生。這些地區有的也屬於他們的偏鄉區域,這些也是國教要解決的問題核心之一。想念高中的和想念高職的學生分布情形,也要納入考量。要不然三區各做各的,根本不需要一起來討論。

母法裡強調要地方政府先調查轄區高中地理與資源分配,(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備查原則(核定),建議比序事項裡)再設法改善資源分配的公平性。但是會中大家被時間押著趕進度,沒有任何討論。相關資源分配的資訊,詢問地方政府有什麼配套措施,是我們後續要努力的地方。


以上報告,請大家參考。



關心比序內容的家長,其實各區大致接近,教育部好像也會否決一些地方條文。不過可以透漏一點,3/28報載,不分公私立,完全中學免試國中部直升比率上限,為高中部招生總額35%的報導。報導中說三月27會議中沒有定論,這個報導是部分不正確的。國中部直升比率這一部分 3/27已經有共識,4/2的討論,完全沒有再回頭討論這一部分。(紅色部分為先前誤植。)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新聞:清交校長:繁星進名校 成果亮晶晶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市報導】
清寒學生進名校機會變少?清大校長陳力俊、交大校長吳妍華都表示,多元入學方案確實讓沒能力學才藝的清寒學子失去競爭力,但透過繁星計劃入學的學生課業表現佳,比一般生更努力,「清寒學生缺的只是機會。」
陳力俊表示,教育部曾統計,國立大學學生幾乎都集中在少數幾個明星高中,家境普遍較好;清華四年多來推動繁星計畫,鼓勵招收偏鄉、弱勢孩子就讀。這幾年觀察下來,繁星學生成績都在全年級的前百分之四十,每年有十多名可拿書卷獎(班上前三名),成果卓越。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指出,符合清寒低收入戶學生人口,從去年卅幾人,今年增加到四十幾人,校內弱勢獎助學金核發人次從2009年311人、2010年355人,到去年是407人。
吳妍華說,部分清寒家庭學生可能怕被人貼標籤,所以靠打工賺學雜費。
她表示,雖然弱勢學生從幼稚園、小學開始,就無法和其他家庭孩子一樣有良好優渥的學習環境或學各種才藝,但清寒學生反而比一般生還要認真,學業表現也不錯。
「學校招生怎麼看到孩子的本質,而不是只有才藝,很重要。」吳妍華表示,她贊成將繁星計畫招生比例增加到百分之十五,「只要給弱勢孩子機會,方向對了,就有成功的機會。」
昨天領取交大「朱順一合勤獎學金」的管理科學系學生李昆哲,來自單親家庭,母親獨立撫養三名子女,家境清寒讓他更積極嘗試、認真對待每件事物,還雙主修「資訊與財金管理學系」,學業表現優異。
他說,交大確實有不少富有又聰明的學生,求學過程資源比別人多,起跑點比較快,但部分卻在大學混四年,反倒是弱勢家庭的學生,因為知道自己不足,「在後面努力跑也能贏」。
資訊工程系學生劉佳宜和從事美髮業的母親相依為命,她計畫大四申請預修碩士資格,期望五年內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以減輕母親重擔。
她表示,清寒學生能否進名校,取決在個人態度,前提是要有心,努力學習,就有扭轉人生機會。
 
報導日期:2012-06-08
新聞來源:聯合報  A4.要聞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物理新課綱和教育的困境

物理學會為新課綱做了一個努力,就是把高一物理變成通識物理。目的是要讓所有高中生了解,這麼多人的納稅錢,物理學家到底成就、了解了哪些事物,而這些成果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丁肇中先生曾在筆者主持的暑期學校對大學生說,物理學家有義務告訴所有的納稅人,錢被用到哪裡去。

所有民眾也許也應該知道,這些錢有沒有被用在刀口上,會對我們的生活、甚至生存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高一基礎物理的用意。事實上,這門課已經有點像在上社會課的味道了。

我在交大上這樣的通識課,我常戲稱這是帝王學。無獨有偶,UC Berkeley的Muller教授也在上類似的課:Physics and Technology for future presidents。這是針對文組學生開的課,要讓未來可能成為各界領袖的人,對基礎物理有個可以帶得走的基本認識。 presidents 主要當然是指那些要做決策的總統們,其實也包含每一個個人。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為自己的未來做很多抉擇,基礎物理知識,其實只是一些邏輯推論的結果,絕對對每個人的抉擇能力有所幫助。

我在做課綱講習時,都會提醒高中物理老師,台下的學生,有可能是未來的決策者,懇請他們不要把有趣的物理弄得生硬無趣、難以下嚥。讓文組取向的學生心生畏懼,等到將來他們成為領袖時,我們要向他們要求經費時,他們對基礎科學缺乏正確認識時,我們就容易踢到鐵板。決策者無法自己判斷科學的重要性,就只好聽由科學顧問的指引。歷史告訴我們,有些大科學家特別容易有偏見,學術的傲慢,常會造成災難。決策的人,這個時候特別需要一點科學的常識做為決策的依據,才不會被少數專家牽著鼻子走。

基礎物理在discovery上生動活潑,在課堂上也可以如此。只要沒有考試的壓力,一切就可以正常化。

學測在考自然科時,大勢所趨會朝向智力與推理能力檢測發展。(很多學生認為只要用國中學過的就可以應付,有點對也有點不對。)高一是基礎,高二真的不喜歡還可以跳過一部分課程,不必全選。本來課綱是希望所有高中都能四科都開課,讓高二的學生自己去選有興趣的幾科讀,讓老師各憑本事去爭取學生。可惜很少有高中可以任學生跑班上課,而這些都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對高中教育的一個立即可行的建議:教數學、物理課時,把所有學生當成文組學生教。教社會學科時,把所有學生當成理組學生教。就是把內容淺化,只教課綱最基本的要求。老師只能教班上一般狀況的學生,進度超前的學生,多半自己教自己,我們是沒有能力照顧他們,頂多只能讓他們從我們身上看到教學的熱誠,讓他們心有所往。學習落後的學生,則要利用課後進行補救。

不過,如果必修課不能減少,選考科目不能減少,學生還是要活在睡眠不足的困境裡。這些問題,遠比其他議題都來得要緊。

我給大家看的投影片科普教育,是我9小時通識講稿的一小部分。

其中有一段:給我五分鐘,我給你一個溫暖的家。給我10分,我給你一個浩瀚的宇宙。是適合給國小以上學生講的故事,讓學生五分鐘內就認識我們的太陽系結構。同理,所有物理只要用心,應該都可以變成很容易學習的遊戲。

課綱原本的用意,就是給老師一個指標,讓老師針對自己學生的學習狀況,自己開發教材。多給一點時間,自然會像現在的小學一樣,跑出很多令人驚艷的教學模式。

有努力就會有收穫,大家加油。

交大物理所 高文芳

年輕人的驚世警語:美國的高中比較好玩,台灣的大學比較好玩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部短片:台灣人不敢說的秘密(400萬人要逃,台灣人不敢面對的事實)

片頭一開始講的都是教育的問題,這些大約反應一般的家長,怎麼看待台灣的教育問題。其中有學生講到一句話:美國的高中比較好玩、台灣的大學比較好玩。這句話某總程度反應的是,台灣教育改革面臨最大的問題癥結。我們在新竹尤其可以看到更嚴重的教育失衡、城鄉差距所造成的問題。

會長說的極是,大家應先釐清大學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弄清楚我們要怎麼走,大家需要先凝聚出有共識的部份,之後才有可能提出可行的解決方式。

博士生滿街跑,學非所用,到底是教育方向失焦,還是企業這幾十年來的不長進。平均而言,學生知識的廣度遠比我們這一代寬廣,但是深度明顯不及。這樣的教育有人認為是正確的方向,有人持保留的態度。這些涉及大學教育方向的議題,需要先釐清,才能在談其他。


根據我在基層和家長、中小學老師的協調經驗,這一部分幾乎很難有共識,每個人說起教改都有一本不一樣的經。但是,我很冀望大家能凝聚出一個,至少是我們覺得有意義的共識出來,再來想辦法"說服"其他的普羅大眾。


這裡提供大家一個或許可以凝聚方向的建議。


前一陣子去參加一個高中課綱的座談,席間大家對現行國、高中教育的重大問題有三點共識:


1. 中學生不但每天超時上課,必修科目也超過負荷,造成學生長時間腦部過勞。
2. 大學要求的升學考試科目過多。
3. 考試方式 (學測或指考) 都極不人道。 (高大老想做的就是這一塊。)


中學生必修課太多,造成學生無法消化吸收,最後大多數較好的學生就是硬背起來,剩下的就等著被淘汰。


最後大家談到要從哪裡改起,誰該負責或者誰可以推動改革。


最後主持人附和大家的共識,認為教育選才模式牽動整個教育改革的步調。然而教育部和大考中心對教改其實都做不了主,因為台灣的任何教育變革要起作用,一定要台大點頭才有可能。


我曾跟大老提起,也許一個有教改理念的台大校長,會是台灣教改成功的契機。其實很多教育問題,包括五年五百億該用在哪裡,才有可能讓大學產生良性質變,不會像現在像企業經營一樣,一窩地蜂追逐虛無的名、利。身為龍頭的台大責無旁貸,這或許是一個大家可以思考的方向。

交大物理所 高文芳

班上有個過動兒,是寶不是麻煩

看到李佳燕醫師的講稿(詳見下列附件),想起一些小故事。 故事一  愛的教育比較有效 有個朋友的小孩,原來念一所會打小孩的貴族學校,遲到會被老師打。我都笑朋友錢太多,出錢請人家打自己的寶貝。後來小朋友轉到台北美國學校,一 樣遲到,但是老師一看到他,就緊緊抱住他,跟...